景观设计
emc易倍官网艺术学 中国古代景观实践中的美学意识
易倍体育景观作为媒介是人们交换审美经验的场所。景观的发生、演变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中国悠久历史中的景观建设与中华美学精神紧密相连。各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高度结合,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实体景观。作为物质实体,景观也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纵观中国历代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结合的建筑、园林等景观表达,我们可以提炼其中的美学意识。
圆方意识,源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中国景观实践历程中,圆形和方形不仅是作为简单的几何形状而存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意蕴。圆形代表和谐与统一,方形则象征着礼仪和规矩。在中国园林和建筑中,圆形和方形往往用于不同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圆形的建筑元素主要用于私人或冥想的空间,而方形元素更多用于公共或正式的场合;圆形可以营造出流动的空间感,方形则被用于体现整齐的结构和有序的空间。反映到人的行为和体验感之中,圆形空间通常给人以被包容的感觉,被认为有引导人们聚集、促进交流的功能;方形空间则更适合秩序性较强的活动和功能性布局,体现在建筑中,诸如天坛、地坛的建筑空间均十分注意圆形空间和方形空间的组合。
圆形一般给人以柔和、流畅之感,而方形则给人以坚固和明确之感。在确定的自然环境中,圆形景观,如湖泊、岛屿往往与自然和谐相融,而方形景观emc易倍官网,如田野、耕地和建筑物emc易倍官网,主要反映出人类活动的干预。圆方意识是在中国景观化历程中形成的一种深刻的文化和审美表达方式。它不仅涉及几何形状的简单应用,更进一步关注到如何利用它们创造出功能性强、美观且富有意义的景观,反映出对形状所蕴含的文化和哲学意义的理解与尊重。
经纬意识,体现对景观空间的有序规划和综合的、系统化的布局。经纬意识在景观的实践历程中不仅体现为物理空间的排列与分割,也有丰富的思想蕴含,比如以纵横条理分明的格局象征天地之间自然界的秩序。在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经纬意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和谐的重视以及早期宇宙观念的图示化理解,落实为诸如“九州”的划分等实践行为上。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传统园林设计中,经纬意识体现为对空间布局的严谨考虑,往往追求有序、和谐的空间结构。强调平衡原则,在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之间、在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中国早期城市的都市建筑就充分体现出经纬意识的支配作用,唐代长安城的街、市、里、坊等对经纬意识体现得更为突出。
基于共同的宇宙观,经纬意识贯通于中华先民的空间实践与空间书写之中,在中国景观历程中留给后人的历史经验是全面、综合的思考方式,以及对空间秩序、结构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在关注自然因素与物理空间布局的同时,注意到对文化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与表达,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平衡、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精微意识,通过细节彰显整体设计的深度。中国古代景观建造者注重把握细节以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如江南园林可以利用不同的色彩、光影、气味、材质包括水流声和鸟鸣声的声音等来尽可能多地调动游览者的感官参与到游览过程中来,包含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感受在内。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会通过精细的手法,使自然元素和人造元素巧妙结合,人工干预尽可能自然而隐蔽,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一些修建在山水之中或山水附近的寺、庙、观、庵等建筑很注重这一点。古人也会通过对小尺度空间的精心设计,创造出更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如小巧庭院的曲折小径等。这些细节可以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景观中的精微意识还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礼记·经解》云:“洁净精微,《易》教也。”精深而微妙,精微意识也涵盖了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这些元素包括诗词emc易倍官网、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内,通过在景观中的应用,增强了空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天工意识,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尊重。古人在设计园林时会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特点,遵循地势的自然走向、水系的自然流动以及植被的自然生长,力求模仿自然的形态。如营造曲折的小路、不规则的水体和形态自然的假山,创造出一种近似于自然的景观。其中,包括对自然形态、颜色和纹理的运用,也包括对自然界光线和影子的利用。如此,既美观又体现了生态友好的观念,以显示人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存。
在景观设计中,天工意识也体现为追求自然的美学价值,如利用季节推移变换、植物的自然美等来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并通过运用植物、水体、山石等自然元素,传达它们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和哲学意蕴。在古代景观设计中,天工意识不仅仅意味着复制自然,更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景观既为人类生活提供平台,也是通向自然美和生态智慧的途径。
象喻意识,传达深层次的文化、哲学或情感意蕴。在中国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利用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义的元素,如某些植物、水体、石材等。松树象征长寿,梅花代表高洁,竹子代表坚毅,水代表接纳和包容,石材象征坚韧不拔等。
中国景观自古便深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建筑布局和相应文化元素的选择,可以传达诸家哲学的核心理念,比如宫殿和宅院的面积、方位和通道等常常体现一种儒家人伦秩序,纪念性建筑多积极运用诸如数字修辞、谐音修辞等技巧。
许多中国建筑和园林景观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景观不仅是自然美的展现,也成为历史文化传播的媒介。游客于其中获得了文化体验,人文历史景观也成为一类专门的景观形式。
中国园林十分注重空间叙事,通过景观布局和元素的配置,让游览者在走动间体验故事的情节发展,这种叙事往往富有象征意义。再如,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技巧的运用,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视觉引导,收获以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效果。象喻意识体现了对文化、历史和哲学深层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讴歌意识,体现对特定主题、人物、事件或价值观的赞美和颂扬。讴歌意识通常与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通过景观表达对历史事件或文化成就的肯定,表达对伟大人物的赞颂。例如,通过人物雕塑、纪念性建筑或种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来表达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敬意。在特定历史时期,景观被用作政治宣传的工具,可以用来支持或强化社会结构与政治结构,比如一些战争胜利后所立的石碑或所建的广场等,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来讴歌政权和主流意识形态。
讴歌意识在中国景观史历程中不只作为表达形式而存在,更是一种深刻的设计理念。它是对美、历史和文化的高度概括性表达,是深入的、多层次的对话,通过景观传达对所呈现主题的理解、尊重和赞扬。
鉴古知今,中国古代景观实践历程中形成的圆方、经纬、精微emc易倍官网、天工、象喻、讴歌等一系列审美观念,展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对中华文明的丰富与传播具有深远的认识价值。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些美学观念在景观历程中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要探索这些美学意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实际需求,如何在反映人民生活经验的同时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我们还需要尝试通过这些美学意识来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通过它们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我们不仅能够保持文化的连续性,还能够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利用中华文化的景观实践经验,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促进景观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美学命题整理与研究”(21&ZD06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云南一区委原书记收受金条超8000克,画面曝光!自称“第一次收金条时不敢处理,在哪工作就带到哪”
我想留在乌克兰生活……在俄乌战场被俘的朝鲜士兵面对第二次审讯缘何敢于露脸?
咖啡“续命”实锤!研究表明:每天1.5-3杯,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0%,皮肤衰老风险降低 15%emc易倍官网,延长寿命1.8年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史上最贵骁龙8至尊旗舰来了!红魔X Golden Saga臻金传奇开售:9699元
三星 Galaxy XCover 7 Pro 手机曝光,配高通骁龙 7s Gen 3 芯片
初探三星 One UI 7.0 设置向导:Galaxy AI 点亮全新手机之旅